☆1959年初ღ✿★,召开首次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报通讯员大会ღ✿★,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杜润生代表院党组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ღ✿★。
☆《科学报》创刊后的几年内曾反复停刊复刊ღ✿★。到1962年11月12日第二次复刊后去掉“内部资料”的字样ღ✿★。
☆1979年11月2日ღ✿★,《科学报》复刊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ღ✿★,以《春风吹又生》为题撰写了《科学报》复刊词ღ✿★。
☆1979年12月ღ✿★,《科学报》首次采取院内公开招聘方式ღ✿★,从应聘的30多人中经考试调入5人ღ✿★。到1980年底ღ✿★,形成了由14名专职采编人员组成的基本队伍ღ✿★。
☆1981年1月ღ✿★,《科学报》在北京第一次召开记者会议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克实代表院党组到会讲话ღ✿★,特别赞赏报社设兼职记者的做法ღ✿★。
☆1982年8月ღ✿★,《科学报》在国内首家刊发本报记者高景泰和宋世绵独家采写的有关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事迹的长篇通讯《献身祖国光学事业的忠诚战士》ღ✿★,在国内引起震动ღ✿★。此后引发各新闻媒体连续报道ღ✿★,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并批示ღ✿★,蒋筑英成为新时期中年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ღ✿★。
☆1984年5月ღ✿★,《科学报》编辑部在征得中国科学院有关分院的同意和支持下ღ✿★,决定在华东ღ✿★、中南ღ✿★、西北ღ✿★、东北地区设记者站ღ✿★。
☆1985年ღ✿★,《科学报》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ღ✿★,由北京市邮政局承担国内发行业务ღ✿★,当年征订份数近5万份ღ✿★。
☆1986年4月ღ✿★,《科学报》围绕长江三峡工程开展讨论ღ✿★,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ღ✿★,为推进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ღ✿★,调动和发挥科学家在国家建设中的咨询参谋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ღ✿★。
☆1987年9月ღ✿★,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在北京对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的科学家的调查表明ღ✿★,80%的中国科学家认为在中国各家新闻媒介中ღ✿★,《科学报》的科技新闻报道最可信ღ✿★。
☆1987年底ღ✿★,《科学报》已在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和京外直属研究所建立起记者站18个ღ✿★,拥有记者站专职记者23名ღ✿★、兼职记者40名ღ✿★、特约记者28名ღ✿★、通讯员近500名ღ✿★,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ღ✿★、有较好素质的通联队伍ღ✿★。
☆1988年ღ✿★,科学报社创办国内首家科技新闻业务杂志《科技新闻通讯》ღ✿★,在长春编辑ღ✿★、出版ღ✿★、发行ღ✿★。1989年改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合办ღ✿★。1990年移回北京编辑发行ღ✿★,更名《科技新闻与写作》ღ✿★。
☆1990年ღ✿★,《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了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的专题讨论ღ✿★,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ღ✿★,引起国务委员ღ✿★、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重视ღ✿★,并作了重要批示ღ✿★。中央电视台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ღ✿★、《人民日报》ღ✿★、新华社都作了报道ღ✿★。
☆1991年12月ღ✿★,报社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ღ✿★,各部委6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参加洽谈ღ✿★,引资2200万美元ღ✿★。
☆1993年初ღ✿★,《中国科学报》揭露李富斌剽窃论文事件引发的科技界打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ღ✿★。这一报道与随之开展的科学道德专题讨论被两院院士评为1993年十大科技新闻尊龙ag旗舰厅登录ღ✿★。
☆1993年7月1日ღ✿★,《中国科学报海外版》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ღ✿★,发行范围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ღ✿★,仅在美国就有700多家大学图书馆订阅ღ✿★。
☆1993年下半年ღ✿★,《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上山下海”的讨论ღ✿★。中央电视台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这一讨论的进展情况ღ✿★,并选播讨论文章ღ✿★。
☆1993年11月ღ✿★,《中国科学报》在一版开辟专栏开展关于“成果评审和鉴定”的讨论ღ✿★,首先发表了学部委员何祚庥的文章ღ✿★,对如何看待成果鉴定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研讨ღ✿★,中央电视台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予播发ღ✿★,新华社也发了通稿ღ✿★。
☆1994年7月ღ✿★,《中国科学报》一版开辟专栏ღ✿★,开展“维护科学尊严”讨论ღ✿★,对邱氏鼠药ღ✿★、水变油ღ✿★、伪气功及伪科学ღ✿★、学术造假等等进行揭露和批判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ღ✿★。
☆1994年7月20日ღ✿★,刊登卢嘉锡院士为庆祝《中国科学报》创刊35周年的题词“促进科技发展ღ✿★,引导社会进步”ღ✿★。有关领导ღ✿★、两院院士ღ✿★、著名大学校长等近百人先后题词ღ✿★,祝贺和鼓励报社ღ✿★。
☆1994年9月10日ღ✿★,中国科学院ღ✿★、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ღ✿★、国家教育委员会ღ✿★、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文ღ✿★,向全国推荐订阅《中国科学报》ღ✿★。该文说“《中国科学报》是一份在我国科技界颇有影响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ღ✿★。它在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ღ✿★、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ღ✿★、弘扬老科学家治学经验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ღ✿★,深受广大科技和教育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ღ✿★。
☆1995年1月17日ღ✿★,报社联合《人民日报》ღ✿★、新华社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两院院士评选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揭晓ღ✿★,卢嘉锡ღ✿★、吴阶平学生会ღ✿★,科学新知ღ✿★,ღ✿★、钱学森ღ✿★、苏步青ღ✿★、朱光亚ღ✿★、周光召等300多位院士参与了此次评选活动ღ✿★。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举办了29次ღ✿★,成为报社的重要活动品牌ღ✿★。
☆1995年3月ღ✿★,报社申请将《科技新闻与写作》更名为《科技新闻》ღ✿★。1998年4月ღ✿★,推出面向北京市民读者ღ✿★、引导市民科学生活的《科技新闻生活周刊》ღ✿★,迅速成为北京报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ღ✿★。
☆1995年6月ღ✿★,本报评论员文章《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尊严》(黄安文撰稿ღ✿★,李士修改)荣获199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学生生活ღ✿★,ღ✿★。
☆1995年10月ღ✿★,《中国科学报》以《我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为题展开讨论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ღ✿★。
☆1996年5月ღ✿★,报社与美国《科学》杂志建立合作关系ღ✿★,在《中国科学报》开辟《科学快讯》专栏ღ✿★,将《科学》杂志上的重要内容及时介绍给中国读者ღ✿★,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ღ✿★。
☆1996年6~9月ღ✿★,钱伟长等60余位大学校长向全国联名推荐《中国科学报》ღ✿★。推荐信说ღ✿★:“在我国科技界ღ✿★,有一份在国内颇具影响但尚未被高校师生普遍认识的代表我国科技教育界水平的科技大报《中国科学报》ღ✿★,她是我们担任校长工作的同志们最喜爱阅读的报纸之一ღ✿★。”
☆1996年秋ღ✿★,美国《科学》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中国科学报》反对伪科学的情况ღ✿★,高度评价《中国科学报》在维护科学尊严ღ✿★、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所起到的作用ღ✿★。
☆1997年12月ღ✿★,中国科学院批准对《中国科学报海外版》隶属关系进行调整ღ✿★,由中科集团代管调整为隶属中国科学报社ღ✿★。
☆1998年1月ღ✿★,《中国科学报》改版ღ✿★,由周三刊变为周四刊(后为周五刊)ღ✿★,由原来每周12版发展为每周28版ღ✿★。
☆1998年6月29日ღ✿★,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ღ✿★,《中国科学报》从1999年1月1日起更名为《科学时报》(日报ღ✿★,对开8~16版)ღ✿★。《科学时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ღ✿★,中国工程院ღ✿★、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办ღ✿★。
☆1998年7月6日ღ✿★,《网络报》首刊暨中国信息化建设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ღ✿★。该报由《中国科学报海外版》更名而来ღ✿★。
☆1998年8月13日ღ✿★,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坛文明天地》变更为《科学新闻》杂志ღ✿★,并由双月刊变更为周刊(8开64版)ღ✿★。《科学新闻》杂志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ღ✿★,1999年1月正式出版ღ✿★。
☆1998年10月29日ღ✿★,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报社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ღ✿★。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仍是中国科学院的事业单位ღ✿★,归口管理中国科学院新闻媒体ღ✿★。
☆1999年1月1日ღ✿★,《中国科学报》更名为《科学时报》首刊发行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以《发挥科学思想库的作用》为题ღ✿★,为《科学时报》首刊致词ღ✿★。
☆1999年2月10日ღ✿★,《院士科普书系》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ღ✿★。《院士科普书系》由中国科学院ღ✿★、中国工程院两院学部和科学时报社共同策划ღ✿★,清华大学出版社ღ✿★、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ღ✿★。《院士科普书系》历时7年ღ✿★,先后有176名院士签订了写作出版协议ღ✿★,分4辑共出版了100多本科普书籍ღ✿★。江泽民总书记为《院士科普书系》撰写了序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ღ✿★。这是截至目前规模最大ღ✿★、作者层次最高的科普出版工程ღ✿★,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ღ✿★,也是科普著作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考大学ღ✿★。
☆1999年5月6日ღ✿★,《科学时报》1~3版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的文章ღ✿★:《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ღ✿★,将尘封30余年的记忆郑重公之于世ღ✿★。该文受到江泽民总书记重视ღ✿★,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ღ✿★,在科技界引起很大反响ღ✿★。1999年9月18日高部ღ✿★,党中央ღ✿★、国务院ღ✿★、中央军委决定ღ✿★,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专家予以表彰ღ✿★,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ღ✿★。
☆1999年9月16日ღ✿★,《科学时报成才导刊》创刊ღ✿★,对开4版ღ✿★,每周一期ღ✿★。2000年9月17日ღ✿★,《成才导刊》改为《大学周刊》ღ✿★。
☆2000年1月1日ღ✿★,《科学时报》经批准明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ღ✿★、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办ღ✿★。
☆2000年1月2日ღ✿★,《科学时报》与美国《侨报》合作ღ✿★,在美创办《中国科学周报》ღ✿★,并正式在纽约出版发行ღ✿★。《中国科学周报》出版受到各方肯定, 2001年2月16日ღ✿★,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要情》载文《〈中国科学周报〉在美国发行受好评》ღ✿★。该文说ღ✿★:该报在报道方式上坚持“好看ღ✿★、实用”的原则ღ✿★,将我国改革开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就宣传融于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中ღ✿★,受到海外读者欢迎ღ✿★。
☆2000年11月6~9日ღ✿★,由科学时报社发起并承办的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ღ✿★。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ღ✿★,周光召ღ✿★、路甬祥ღ✿★、Leon Lederman(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在会上作报告ღ✿★。
☆2001年3月ღ✿★,《科技新闻生活周刊》杂志更名为《科学新生活》ღ✿★,该刊系以科学指导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类杂志ღ✿★,曾创下北京地区报刊单日发行量第一的历史ღ✿★。
☆2001年5月ღ✿★,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北京市分会和科学时报社承办的科学家新世纪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ღ✿★。路甬祥ღ✿★、Harry Kroto(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ღ✿★、白春礼ღ✿★、李国杰ღ✿★、李三立ღ✿★、匡廷云ღ✿★、朱作言ღ✿★、徐晓白等中外著名科学家ღ✿★,分别就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ღ✿★、信息科学技术ღ✿★、生物科学技术ღ✿★、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等专题作精彩演讲ღ✿★。
☆2001年6月14日ღ✿★,召开了共青团科学时报社委员会成立大会ღ✿★,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科学时报社委员会ღ✿★。
☆2001年8月ღ✿★,由报社编写的《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ღ✿★。
☆2001年9月ღ✿★,科学时报社第一届大学工作站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公寓召开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ღ✿★、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白玉良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出席开幕式并讲线月ღ✿★,由科学时报社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ღ✿★、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组织ღ✿★,566名两院院士投票评出“爱立信杯2001年中国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ღ✿★。这是国际知名企业首次参与评选活动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精彩点评ღ✿★,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徐匡迪院士宣读评选结果ღ✿★。
☆2002年4月ღ✿★,应台湾吴大猷基金会的邀请ღ✿★,报社作为大陆地区协办单位参加“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奖”评选推荐工作ღ✿★,该项评选每两年一次ღ✿★,一直持续至今ღ✿★。
☆2002年5月ღ✿★,由中国科学院ღ✿★、中国工程院ღ✿★、中国药学会ღ✿★、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ღ✿★,科学时报社ღ✿★、长春生物制品所ღ✿★、长春医药生物技术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药学及医药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召开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等9位两院院士和来自全国的200多家医药研发与生产单位的代表500余人参加了论坛ღ✿★。
☆2003年1月1日ღ✿★,《科学时报》首次彩色印刷出版ღ✿★,并由日报改为周五刊ღ✿★,周一至周五对开8版ღ✿★,4个版主报ღ✿★,4个版周刊ღ✿★。周一至周五的周刊分别是《创业周刊》《大学周刊》《中关村周刊》《读书周刊》《科学周末》ღ✿★。
☆2003年2月ღ✿★,报社参与承办的中国科学院网站被信息产业部ღ✿★、国家经贸委有关单位授予“优秀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称号ღ✿★。
☆2003年3月ღ✿★,《科学时报》推出《两院院士评选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部分成果展示特刊》高部ღ✿★,并向全国两会赠送报纸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这期特刊作了批示ღ✿★,给予充分肯定ღ✿★。
☆2003年4月ღ✿★,推出《讲科学战非典》等大型专题栏目ღ✿★,钟南山ღ✿★、侯云德ღ✿★、陈可冀等一大批活跃在抗击非典科研攻关一线的两院院士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ღ✿★,他们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ღ✿★,对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ღ✿★。
☆2004年1月ღ✿★,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振邦杯两院院士评选2003年中国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全国政协副主席ღ✿★、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会上分别对世界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进行精彩点评ღ✿★。
☆2004年3月ღ✿★,为庆祝科学时报创刊45周年ღ✿★,科学时报社征集ღ✿★、整理ღ✿★、编辑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在京出版ღ✿★。4月ღ✿★,689位中国院士的治学格言手迹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ღ✿★。
☆2005年5月ღ✿★,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ღ✿★:中国不能沦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ღ✿★。该文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ღ✿★,并得到国内各大媒体转载ღ✿★,引起很大反响ღ✿★。
☆2005年6月ღ✿★,报社策划组织“创新的脚步”大型系列报道ღ✿★,对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单位“创新跨越ღ✿★、持续发展”试点第三阶段7年来的各方面成就展开全景式报道ღ✿★。
☆2005年10月27日ღ✿★,刊发由徐光宪ღ✿★、王淀佐ღ✿★、赵忠贤等15位院士联合提交的《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ღ✿★,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ღ✿★,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ღ✿★。
☆2006年2月起ღ✿★,开《科学基金》专版ღ✿★,每周出版ღ✿★,持续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基金资助项目动态ღ✿★,报道基金项目成果ღ✿★,宣传杰出人才成功经验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ღ✿★。
☆2006年2月ღ✿★,报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报系合作”协议ღ✿★,双方将在科技传播人才培养ღ✿★、传播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合作ღ✿★。
☆2006年11月ღ✿★,科学时报社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ღ✿★,进一步增强了报社在科技传播领域的影响力ღ✿★。
☆2007年 1月18日ღ✿★,定位为“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科学网正式上线ღ✿★,并迅速跻身我国科技类网站前列ღ✿★。
☆2007年3月5日ღ✿★,《科学时报》的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院ღ✿★、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ღ✿★。2013年7月12日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加入ღ✿★,成为中国科学报四家主办单位之一ღ✿★。
☆2007年6月ღ✿★,科学时报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12家国家一级学会ღ✿★、协会共同主办首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ღ✿★。截至2023年底已举办15届尊龙ag旗舰厅登录ღ✿★。
☆2007年11月ღ✿★,科学时报社与爱思唯尔ღ✿★、英国大使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ღ✿★,并在科学网合作开办了论文频道ღ✿★。
☆2007年11月ღ✿★,报社采编系统平台正式上线月ღ✿★,开设《雨雪无情 科学有爱》栏目ღ✿★,连续十余期就冰雪灾害进行了报道ღ✿★,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ღ✿★。
☆2008年4月ღ✿★,出版《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8)》ღ✿★,这是国内第一本科学传播蓝皮书ღ✿★,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对报告给予高度的评价ღ✿★。
☆2008年5月12日ღ✿★,汶川地震发生当天ღ✿★,第一时间安排记者赴中国地震局采访ღ✿★,在第二天刊发了头条文章《震级高 有感范围大 传言不属实》ღ✿★,并配发言论《镇定 信心 勇气》ღ✿★,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广泛转载ღ✿★。在随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ღ✿★,刊发近25个整版的地震报道ღ✿★,并派出记者赴震区一线采访ღ✿★,报道工作受到中国科学院的表彰ღ✿★。
☆2008年7~8月ღ✿★,策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ღ✿★,从科学家参与运动及奥运科技等角度ღ✿★,对北京奥运会进行了报道ღ✿★。9月ღ✿★,重点进行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科技奥运项目报道ღ✿★,对中国科学院为北京奥运会所作出的科技贡献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ღ✿★。
☆2009年1月1日ღ✿★,推出社庆50周年特刊ღ✿★。☆2009年6月ღ✿★,开办“我和我心爱的祖国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科学人物报道”专栏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ღ✿★,弘扬科学界的爱国主义精神ღ✿★,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褒扬ღ✿★。
☆2009年8~11月ღ✿★,开展“辉煌甲子ღ✿★,永志创新”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系列报道ღ✿★,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与企业单元为基础ღ✿★,采编了这些单元的人和事ღ✿★,借60周年的时间节点ღ✿★,还原中国科技事业的不凡发展历程ღ✿★。
☆2009年9月ღ✿★,与中国科学院团委共同举办与“SCI之父”Eugene Garfield面对面活动ღ✿★。
☆2009年9月ღ✿★,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科学人生共和国60年科技发展历程》ღ✿★。
☆2009年10月ღ✿★,与中国科学院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黄淮海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ღ✿★。中国科学院院士ღ✿★、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任论坛主席ღ✿★。
☆2009年10~12月ღ✿★,举办“科学新闻大讲堂”系列高端科学讲座活动ღ✿★,先后邀请南斯拉夫前总理Milan Panic和《自然》杂志总编辑Philip Campbell博士等主讲ღ✿★。
☆2009年12月ღ✿★,举办“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ღ✿★。该活动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所设置的奖项ღ✿★,由《科学新闻》杂志主办ღ✿★,爱思唯尔协办ღ✿★,旨在打造人才培养ღ✿★、人才流动ღ✿★、成果转化的交流平台ღ✿★。
☆2010年4月ღ✿★,对23位大学校长的深度采访报道ღ✿★,以栏目同名(“大学校长访谈”)结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题写书名高部ღ✿★。
☆2010年5月ღ✿★,举办“中国科学大讲堂联盟”启动仪式暨陆佑楣院士“水能利用与中国的低碳之路”全国巡回演讲ღ✿★。
☆2010年10月30日ღ✿★,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ღ✿★。论坛由报社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发起ღ✿★,美籍物理学家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担任论坛主席ღ✿★,论坛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ღ✿★。截至2023年底已举办14届ღ✿★。
☆2011年7月1日ღ✿★,推出“贺建党九十华诞ღ✿★,展科技创新风采”专栏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ღ✿★。
☆2011年12月27日ღ✿★,举办“《中国科学报》复名仪式暨院士名家迎春书画展”ღ✿★,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报社揭牌ღ✿★,130多位院士及数十位书画名家题词或赠画ღ✿★。同日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开启科学网手机客户端ღ✿★。
☆2012年1月1日ღ✿★,《科学时报》正式复名《中国科学报》ღ✿★,推出《中国科学报元旦特刊》ღ✿★,这是报社历史上首次出版对开百版ღ✿★。
☆2012年3月ღ✿★,《中国科学报》“两会特刊”刊发了10位省部级领导专访ღ✿★。百余名代表委员联名致信本报呼吁加强科普ღ✿★,引起科技界热烈反响ღ✿★。
☆2012年3月18日ღ✿★,举行中国科学报科学大使ღ✿★、首席科学家聘请仪式尊龙ag旗舰厅登录ღ✿★。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ღ✿★,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佳洱ღ✿★,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ღ✿★、刘德培ღ✿★,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ღ✿★、匡廷云ღ✿★、郭雷ღ✿★、刘嘉麒等知名科学家成为本报科学大使和首席科学家ღ✿★。
☆2012年4月ღ✿★,刊登30名院士联名公开信《有关部门要严肃面对公众期待关于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呼吁》ღ✿★。此后卫生部正式回应称所谓的“低危害”烟草制品研究项目ღ✿★,不应该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ღ✿★。
☆2012年7月ღ✿★,连续刊登9篇“该死的奥数”系列报道ღ✿★,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和支持ღ✿★,北京市政府ღ✿★、北京市教委第一时间回应ღ✿★,并就“奥数”政策作出相应调整ღ✿★。该系列报道荣获首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十佳”精品案例ღ✿★。
☆2012年8~10月ღ✿★,派遣记者随“大洋一号”采访报道中国大洋第26航次科考ღ✿★,在《中国科学报》开设“大洋之旅”专栏ღ✿★,同时在科学网开博客ღ✿★,以科考日记的形式ღ✿★,将科考现场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ღ✿★。
☆2013年1月19日ღ✿★,“科学之夜2012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在京举行ღ✿★,“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ღ✿★、“2012年度科学新闻人物”等评选结果揭晓ღ✿★。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ღ✿★、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ღ✿★、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ღ✿★。
☆2013年1月ღ✿★,推出以对中国科学院各单位宣传为业务方向的《中国科学报创新周刊》ღ✿★,成为外界了解院属各单位的重要窗口ღ✿★。
☆2013年3~4月高部ღ✿★,《科学新生活》杂志针对网络虚假医疗医药广告泛滥的热点问题ღ✿★,与央视新闻中心联合推出大型深度报道ღ✿★,倡议拒绝网络虚假医疗医药广告ღ✿★,直接推动了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ღ✿★。
☆2013年4月12日ღ✿★,推出SARS十年纪念专刊ღ✿★,用20个整版系统回顾过往细节ღ✿★、总结成败得失ღ✿★、甄别现实对策ღ✿★,以期更好地记住历史ღ✿★。
☆2013年4月ღ✿★,报社被北京市科委ღ✿★、北京市科协命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2013-2015年)”ღ✿★。
☆2013年11月ღ✿★,《中国科学报》“文化周刊读书版”在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栏目ღ✿★。
☆2014年2月ღ✿★,报社策划的“百余院士签名抵制迷信公开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年度十大科普事件ღ✿★。
☆2014年2月ღ✿★,开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ღ✿★。8月19日ღ✿★,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出现首篇10万+文章《学生评课加剧了教师的“丑角化”》ღ✿★。
☆2014年11月ღ✿★,发起成立“创新中国智库”ღ✿★,首批入选院士ღ✿★、权威专家160余人ღ✿★,涵盖多学科多领域ღ✿★。该智库是以两院院士为核心ღ✿★,联合自然科学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组成的综合性咨询服务平台ღ✿★。
☆2015年1月1日ღ✿★,《网络报》变更为《医学科学报》在京出版ღ✿★,由报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ღ✿★。
☆2015年5月ღ✿★,美国《科学》杂志社新任社长Kent Anderson访问报社ღ✿★,就内容ღ✿★、活动及专题等双方感兴趣的合作话题进行交流ღ✿★。
☆2015年8月ღ✿★,由人民网ღ✿★、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科学报社共同举办的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评选活动在京颁奖ღ✿★。
☆2015年10月ღ✿★,启动“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尊龙ag旗舰厅登录ღ✿★。该大赛由报社与中国科学院文联ღ✿★、《人民文学》杂志社ღ✿★、浙江联合出版集团联合主办ღ✿★。
☆2015年10月ღ✿★,《为了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作者丁佳)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三等奖ღ✿★。
☆2016年3月ღ✿★,美国物理联合会(AIP)首席执行官Robert G.W.Brown一行访问报社ღ✿★,双方就科技新闻内容ღ✿★、科技视频及相关教育项目合作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交流ღ✿★。
☆2016年8月ღ✿★,推出墨子号特刊ღ✿★,全面介绍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发情况ღ✿★、科学目标以及未来影响ღ✿★。报道受到中国科学院领导充分肯定ღ✿★,并被作为重要材料上报中央领导ღ✿★。
☆2016年11月ღ✿★,美国细胞出版社总裁ღ✿★、《细胞》杂志主编Emilie Marcus访问报社ღ✿★,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ღ✿★。
☆2017年6月ღ✿★,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召开科技传播与科普工作研讨会暨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颁奖典礼高部ღ✿★。
☆2017年12月ღ✿★,推出“我在现场”系列报道ღ✿★,主打记者和科研人员的第一视角ღ✿★,强调故事性和现场感ღ✿★,受到各方好评ღ✿★。
☆2018年5月ღ✿★,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报》进行审读ღ✿★。2019年1月,专家回复审读意见“从过去8个月的内容来看ღ✿★,2018年的中国科学报以科学态度ღ✿★、科学思想ღ✿★、严谨学风ღ✿★,讲政治ღ✿★、讲大局ღ✿★、讲科学ღ✿★、求真理ღ✿★、接地气”ღ✿★。
☆2018年6月ღ✿★,推出“三多”现象大讨论系列报道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的“项目多ღ✿★、帽子多ღ✿★、牌子多”的现象ღ✿★,深入探讨我国科技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ღ✿★。
☆2018年6月ღ✿★,推出系列报道“院士忆高考”ღ✿★,先后有50多位院士欣然提笔ღ✿★,追忆当年求学经历ღ✿★。《两院院士忆高考》的出版得到袁隆平ღ✿★、王志珍ღ✿★、俞汝勤等院士高度肯定ღ✿★。2020年4月ღ✿★,该图书获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ღ✿★。2021年4月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ღ✿★。
☆2018年8月3日ღ✿★,“科学小记者”举办首场活动ღ✿★。活动以“科学记者培养计划”为主线ღ✿★,策划并打造“科学小记者”体验ღ✿★、选拔ღ✿★、培训ღ✿★、讲座ღ✿★、研学及科考等系列品牌ღ✿★。
☆2018年8月ღ✿★,开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重温习近平“7.17”讲话五周年专栏ღ✿★,系统梳理中国科学院按照总书记指示推进机构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脉络ღ✿★,展示全院5年来的创新成果ღ✿★,鼓舞全院上下的奋斗热情ღ✿★。
☆2018年11月ღ✿★,《“天河工程”被指仓促上马 研究团队未回应气象学家质疑》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和媒体跟进ღ✿★,科技部ღ✿★、教育部对此组织了专门听证ღ✿★。
☆2019年初ღ✿★,编制《中国科学报社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92023年)》ღ✿★,实施移动优先发展战略ღ✿★,开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ღ✿★。☆2019年初ღ✿★,启动视频直播工作室建设ღ✿★。3月ღ✿★,正式开展直播服务ღ✿★。
☆2019年1月ღ✿★,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ღ✿★、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ღ✿★。
☆2019年3月ღ✿★,与字节跳动公司等单位合作ღ✿★,开展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DOU知”计划高部ღ✿★,5个月取得线亿次的成绩ღ✿★。
☆2019年4月ღ✿★,开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ღ✿★,庆祝共和国建国70周年ღ✿★,多领域ღ✿★、多角度报道70年来科技进步为新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ღ✿★。
☆2019年4月始ღ✿★,在“斯诺命题”提出60周年之际ღ✿★,针对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关系的历史演进与现状ღ✿★,开设“两种文化大家谈”栏目ღ✿★。
☆2019年5月ღ✿★,上线月ღ✿★,发布的“丁肇中报告”短视频ღ✿★,记录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ღ✿★,成为报社首个播放量超千万的视频ღ✿★。
☆2019年8月ღ✿★,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小柯”上线运行ღ✿★,报道范围覆盖生命科学ღ✿★、医学领域和化学领域顶级期刊论文ღ✿★,初步形成科学新闻AI生产能力ღ✿★。11月起ღ✿★,陆续上线小柯生命ღ✿★、小柯化学等“小柯”系列学术公众号ღ✿★,面向垂直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ღ✿★。“小柯”获得海淀区政府文创专项资金支持ღ✿★,202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ღ✿★。
☆2019年9月ღ✿★,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ღ✿★,在重大科研成果ღ✿★、举办重大活动ღ✿★、重要学术会议中的宣传需求及党建工作开展合作ღ✿★,开启专业媒体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新模式ღ✿★。
☆2019年10月ღ✿★,举办“院士进腾讯暨前沿科技论坛”ღ✿★,搭建科学界与企业界的交流平台ღ✿★。后续与腾讯公司深度合作ღ✿★,组织“为村讲坛农业科技系列”活动ღ✿★,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ღ✿★。
☆2019年12月ღ✿★,报社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签署《数字内容合作协议》ღ✿★,双方达成先授权后使用的共识ღ✿★,就资讯共享ღ✿★、内容授权ღ✿★、媒体报道等方面开展合作ღ✿★。
☆2020年1月20日ღ✿★,全面启动新冠疫情专题报道工作ღ✿★,通过新闻追踪ღ✿★、进展解析ღ✿★、热点讨论ღ✿★、署名文章ღ✿★、人物报道等体裁ღ✿★,实现多角度ღ✿★、多平台ღ✿★、多形式传播ღ✿★,充分发挥了鼓士气ღ✿★、正视听ღ✿★、清谣言ღ✿★、广科普的作用ღ✿★,全面展现了科研人员抗疫的决心和努力ღ✿★,突出科研“国家队”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贡献ღ✿★。
☆2020年2月1日ღ✿★,《疫情拐点将到?陈薇ღ✿★:最坏打算 最充分方案 最长期奋战》在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发布ღ✿★,阅读量分别为385万ღ✿★、1346万ღ✿★,并入选今日头条优质长文榜ღ✿★。2月3日ღ✿★,同名文章在《中国科学报》头版刊发ღ✿★,相关音视频作品在微博播放量达1164万ღ✿★、在头条号播放量达1199万ღ✿★。
☆2020年2月5日ღ✿★,刊发《大疫当前岂能“围殴”科学家?》ღ✿★,呼吁大战当前ღ✿★,不要做瓦解政府ღ✿★、民众与科学界相互信任的事ღ✿★。
☆2020年2月5日尊龙ag旗舰厅登录ღ✿★,视频“听钟南山老爷子的ღ✿★,准没错”ღ✿★,在科学网抖音号点击量超过1000万ღ✿★。
☆2020年2月ღ✿★,开通科学网人民号ღ✿★、中国科学报人民号ღ✿★。12月ღ✿★,中国科学报人民号荣获“人民号2020年度优秀媒体号主”ღ✿★。
☆2020年3月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分别签署记者站共建协议ღ✿★,开启记者站新模式建站工作ღ✿★。
☆2020年5月15日ღ✿★,刊发《面对阴谋论要相信理性和科学》ღ✿★,呼吁在危机时刻要尊重科学规律ღ✿★,反响热烈ღ✿★。
☆2020年5月16日ღ✿★,策划《原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万余字长文ღ✿★:疫情之下的是与非》ღ✿★,传播效果良好ღ✿★。
☆2020年底ღ✿★,形成以科学网视频频道为大本营ღ✿★,以抖音ღ✿★、B站ღ✿★、微博ღ✿★、微信视频号等多个视频新媒体平台分发ღ✿★、运营的科技视频传播格局ღ✿★。
☆2021年1月ღ✿★,《率先改革进行时中科院研究所分类改革纪实(系列报道)》荣获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科星新闻奖一等奖ღ✿★。
☆2021年1月ღ✿★,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专栏ღ✿★,分设弘扬科学家精神ღ✿★、走进党员主题教育基地ღ✿★、党旗下的百年科学印迹高部ღ✿★、战斗在科研一线的新党员ღ✿★、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等子栏目ღ✿★,全方位ღ✿★、多角度报道党的百年征程ღ✿★。
☆2021年2月ღ✿★,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ღ✿★、秘书长汪克强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ღ✿★、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先后调研中国科学报社ღ✿★。
☆2021年5月ღ✿★,《实验室里过大年》被中国记协ღ✿★、中国行业报协会推选为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1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全媒体报道精品ღ✿★。
☆2021年7月ღ✿★,开展科学可视化业务探索ღ✿★,聚焦科研成果发表ღ✿★、成果转化ღ✿★、科学教育方向ღ✿★,为科研群体提供专业的科学传播服务ღ✿★。
☆2021年7月ღ✿★,发布《20余位中国科学家郑重发声ღ✿★: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人为制造”》短视频ღ✿★,用科学证据有力回击不实谣言ღ✿★。该视频获中央网信办“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奖ღ✿★。
☆2021年9月ღ✿★,举办“唤梦杯”科学艺术原创诗词征集展评活动ღ✿★,面向社会征集原创诗词作品并进行网络展评ღ✿★,弘扬科学家精神ღ✿★,促进公众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共同发展ღ✿★。
☆2021年10月ღ✿★,首次直播专家解读诺贝尔奖评选活动ღ✿★,人民日报ღ✿★、新浪等官方媒体及商业平台进行了转播ღ✿★,全网观看数超过4100万ღ✿★。
☆2021年底ღ✿★,报社新媒体矩阵日趋完善ღ✿★,已基本实现微信ღ✿★、微博ღ✿★、今日头条ღ✿★、抖音ღ✿★、B站等主流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全覆盖ღ✿★,各平台官方账号粉丝数达到500万ღ✿★。
☆2022年1月ღ✿★,携手肯德基公司开展“追光吧 梦想家”活动ღ✿★,以致敬中国科学成就梦想为起点尊龙凯时官网ღ✿★,ღ✿★,邀请年轻人共赴梦想探索之旅ღ✿★,以科学文化自信为情感链接ღ✿★,用情怀唤起年轻人共鸣ღ✿★。
☆2022年4月ღ✿★,刊发《不看“洋指标”ღ✿★、拒绝“洋排名”ღ✿★:拿什么评价中国大学?》ღ✿★,引发多家媒体跟进报道ღ✿★。
☆2022年5月ღ✿★,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ღ✿★,组织策划“抢救分类学”线余位院士专家联名倡议ღ✿★,呼吁正确认识生物分类学的价值ღ✿★,给予这门基础学科应有的重视和支持ღ✿★。
☆2022年7月8日ღ✿★,首次承接国际直播业务“2022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开幕式”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充分肯定ღ✿★。
☆2022年 8月ღ✿★,成立中国科学报社科学技术协会ღ✿★。协会系北京市科协的基层组织,是推动报社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ღ✿★。
☆2022年9月ღ✿★,策划推出人物通讯专栏“风范”ღ✿★,挖掘著名科学家学术人生的闪光点ღ✿★,刊出后获得广泛好评ღ✿★。
☆2022年10月ღ✿★,开设“宝藏学科”“科学说法”等精品栏目ღ✿★,视频业务向品牌化ღ✿★、系统化方向发展ღ✿★。
☆2022年11月ღ✿★,“走进国家太空实验室”直播系列ღ✿★,三天微博线万次ღ✿★,直播总观看量超过220万次ღ✿★,为同时段微博直播榜榜首ღ✿★。
☆2022年11月ღ✿★,《啃下多少硬骨头 才能成为“奋斗者”》(作者陈欢欢)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通讯三等奖ღ✿★。
☆2023年2月始ღ✿★,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百年之际ღ✿★,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开设“科玄新论”专栏ღ✿★。
☆2023年5月ღ✿★,报社与“学习强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ღ✿★。双方将建立共建共享ღ✿★、共创共赢的可持续性合作伙伴关系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加强科学传播ღ✿★,助力科技强国建设ღ✿★。
☆2023年9月ღ✿★,报社荣获中国报业协会“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奖”ღ✿★。
☆2023年11月ღ✿★,《地下700米的孤勇者》(作者倪思洁ღ✿★,通讯类)ღ✿★、《九旬院士“一站到底”令谁脸红》(作者李思辉ღ✿★,副刊作品类)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ღ✿★。
☆2024年6月ღ✿★,出版《风范ღ✿★: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ღ✿★,该书入选第二届“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优秀图书推荐书目ღ✿★,获评2024年度“首都科普好书”和“京华好书”ღ✿★。
☆2024年9月ღ✿★,“2024创新发展论坛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及“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在四川成都举行ღ✿★。
☆2024年10月ღ✿★,《百位师生“自筹”研究ღ✿★,为中国诚信正名》等7件作品荣获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多项奖项ღ✿★。